食物短缺

 “環境難民”一詞是牛津大學的諾曼·邁爾斯(Norman Myers)於2001年創造的,用以描述氣候變化導致的“一種新現象”。 “這是一些因乾旱、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砍伐和其他環境問題,以及與此相關的人口壓力和深度貧困問題而無法在自己的家園繼續獲得牢靠生活的人。”他在當年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期刊》的報告中寫道,“在絕望中,這些人覺得自己別無選擇,只能到別處尋求庇護,而不管這種嘗試有多麼危險。” 

參加美國科學促進會年度會議的科學家們還陳述了氣候變化影響糧食和食品安全的方式。 

“暖冬讓傳播植物疾病的害蟲得以渡過寒冷的月份,並在春季侵襲農作物,”美國農業部的土壤物理學家雷·奈頓(Ray Knighton)說。 

氣候變化的另一個後果是降雨量增加,如果與更多的真菌病原體共同作用,這可以“顯著影響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奈頓說,溫室氣體和大氣污染物已經改變了農業種植結構,削弱了農作物抗害蟲和病原體的能力。 

提拉多指出,強降雨造成的洪水氾濫會將動物糞便中的疾病帶進人類的食物鏈。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發展中國家每年有220萬人死於食物和水傳播疾病。

然而,全球經濟危機已經使氣候變化在各國政府任務列表上的“優先權下滑”,托德說。“如果你要承受經濟壓力,氣候變化就不會成為你撥款的首選。” 

“採取任何行動都將是代價高昂的,無論這種代價是聲望上的、經濟方面的,還是等於要減少石油消耗……我認為世界輿論需要一次真正的危機才能得以改變。”他補充說。